近日,经“蒙城好人”评审团评选,决定授予曹凤华、郭广忠、刘迎花、王华河、王帅、王永等6组同志2023年11-12月份“蒙城好人”称号。
公示期3天,如有异议,请来电或来信与蒙城县文明办联系。
举报电话:0558-7628299
传 真:0558-2977407
地 址:蒙城县城关街道庄子大道240号
邮 箱:mcddmf@163.com
蒙城县文明办
2023年12月27日
曹凤华,女,1965年9月生,蒙城县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任,蒙城县首届拔尖人才,安徽省人大代表。作为一名医师,曹凤华始终牢记从医誓言,坚守临床一线,在全县范围内,她率先开展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气管插管、经皮气管切开术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等新技术,使危重患者成功抢救率显著提升,挽救了无数垂危患者的生命。同时她带领科室成员攻坚克难,率先成功创建亳州市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PCCM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提升了科室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从医33年,她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同行的赞誉和社会的认可,先后荣获蒙城县十大行业优秀杰出人才、蒙城县三八红旗手、蒙城县首批拔尖人才、蒙城县最美医生、亳州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家庭健康守门人、安徽省先进工作者等诸多荣誉。
郭广忠,男,1976年12月生,中共党员,蒙城县小辛集乡吕望初级中学教师、班主任。从2007年开始,郭广忠就坚持每年无偿献血2次,15年来累计献血8600ml,先后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银奖和金奖。2017年,他主动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23年8月,在得知一名血液病患者与其初步配型成功急需救治的情况后,他当即同意捐献。在经过高分辨检测、体检等一系列检查,10月27日,一场生命的接力正式开始,经过4个小时的采集,郭广忠成功完成177ml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这份“生命火种”被送往患者所在医院,为一名血液病患者托起重生的希望。同时,郭广忠也成为蒙城第8例、亳州市第31例、安徽省第56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刘迎花,女,1990年8月生,蒙城县许疃镇小圩村村民。刘迎花生活在一个困苦的家庭,母亲患有精神病,时好时坏,需要人照顾,而父亲因为打工挣钱,时常一整天见不到,所以小时候她就比同龄的伙伴们更加懂事,照顾自己的同时,学着洗衣、打扫卫生和照顾母亲等,因为个头小,够不到锅台,她就搬个小凳子往锅里加水做饭。2003年,刘迎花的父亲晕倒在工地,送到医院后被查出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和糖尿病。父亲病倒了,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为了支撑这个家,刘迎花初中刚毕业后便跑到镇上的工厂里打工,一边照顾父母,一边挣钱养家,2008年,刘迎花遇到了她的另一半,他们相濡以沫一起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婚后,丈夫外出打工挣钱养家,刘迎花在家照顾。为了给父亲治病,刘迎花带着父亲往返于蒙城、蚌埠和合肥等各大医院看病,即使每一次的结果都一样,但她从来没有放弃,每一次都希望能有奇迹发生。2021年刘迎花的父亲因伴随多种并发症离开了人世,刘迎花把悲痛藏在心底,又把全部的爱和孝心放在母亲身上,现在,在她的悉心照顾下,母亲的精神也越来越好。看着母亲脸上的笑容,刘迎花感到无比幸福,更感觉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王华河,男,1968年11月生,蒙城县庄周街道王桥社区居民。2023年10月24日,下午四点半左右,王华河正在李元庄东地浇水,突然看到,地头毗邻的东王庄上空一缕黑烟冒出来,意识到情况不对,他赶忙往庄内赶去,一边骑车一边打电话告知社区干部前往现场处置。待赶到现场时,发现是黄桂兰老人家的厨房着火,面对着燃烧起来的大火,王华河赶忙打开自来水龙头接上水管对着火势大的地方浇,但是水管太细水供不过来,他就拿起旁边的扫帚扑,但火势还是得不到控制,此时社区工作人员也到达现场,看着他们拿来的灭火器,王华河迅速抄起对着火源进行灭火。灭火时有人喊道:“厨房里有液化气罐!”虽然液化气罐还没有烧到,但大火已经把罐体烤得发烫,危急时刻,王华河没有犹豫,寻起一条毛巾沾上清水就冲进去把液化气罐拉了出来,然后放到安全空旷地带。放置好液化气罐后,王华河就赶紧回去接着灭火,最终在他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抢救下消除了这起火灾。结束救援后,王华河默默离开现场返回田间,事后更是跟家人只字未提,还是家里人发现他身上黑一块白一块的灰迹和手上的伤口时才知道他见义勇为的事情。
王帅,男,1986年8月生,蒙城县清流污水处理厂生产部主任。2007年,刚刚大学毕业的王帅,本着要把儿时给他带来无尽欢乐的清澈涡水找回来的信念,出了校园走进污水处理厂。从生产运行一线开始到生产运行部主任,16年来默默耕耘。他自学掌握软件编程,完善清流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二厂的中控软件的系统报警、自动运行和数据处理等功能,降低了公司设备故障率,提高了生产效率;他建立完善的生产运行管理制度和运行信息远程监控系统,让蒙城县老城区每天产生的近10万吨生活污水变成汩汩清流;他注重团队建设,制定教育培训奖励制度,为职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到目前为止,全厂职工全部取得污废水处理岗位证书,90%以上员工取得大专及以上高等学历,污水处理厂职工整体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升。在他的带动下,他所带领的生产运行班组先后获得亳州市“工人先锋号”和安徽省“工人先锋号”等集体荣誉,清流污水处理厂获得省政府“污染减排超额完成奖”奖项,他先后于2010年9月荣获“亳州市劳动模范”,2022年11月荣获“安徽省劳动模范”,并于2021年当选为亳州市第五届人大代表。
王永,男,1980年11月生,中共党员,蒙城县王集乡移村中学教师。2023年8月10日的上午10点多钟,王永和妻子开车路过洪桥南岸时,王永的妻子发现路边的深沟里有辆侧翻的三轮车,还隐约听到人的呻吟声。“有人开电瓶车掉到深沟里了。”王永听到后,立即靠边停车,冒雨前去观察情况,当走到沟旁时,他看到在深深的水沟里,侧翻着一辆红色的三轮电瓶车,电瓶车下面压着一位男子,浑身已经湿透,下半身浸在水里,上半身压在车下,额头流着血,混杂着雨水,同时发出低低的呻吟声。王永的第一念头就是赶紧救人,他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赶紧呼喊妻子一起帮忙,夫妻俩本想先翻开压在伤者身上的三轮车,可是沟太陡,脚下又滑,试了几下都没有把车翻过来。而此时伤者的呻吟声渐渐慢了下来,夫妻俩的心更加着急了。雨还在下着,路上不见一个行人,找人帮忙暂时是不可能,还得靠自己。王永和妻子就一起使力抬电动车,“一、二、三……”经过几次共同努力,总算把压在伤者身上的电瓶车翻了过去,然后他们迅速把伤者架到沟岸。没多久,救护车到了,王永夫妇又帮忙把伤者抬上车,看着救护车开走,夫妻俩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然后才悄然离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